【侨史书评】
黄柏军/图文
最近,笔者有幸采访了新会籍在北京乡亲、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钟永安先生,钟教授热情送赠一本他自己撰写的侨史好书《滚滚珠江》,拜读后深感其字里行间蕴含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与教育意义,故此感觉有必要撰文推而广之,以示我辈之推崇和敬仰。
钟永安教授撰写的侨乡抗战纪实小说《滚滚珠江》已经先后三次印行、由美洲台山华侨书社出版。《滚滚珠江》全书35万字,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遭遇八年抗战的亲身经历为线索,详尽叙述了日寇入侵江门五邑后,侨乡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日本侵略者对侨乡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实记录了侨乡人民奋起反抗,前赴后继,为保卫家乡保卫和平与日本鬼子展开殊死较量的感人故事;还有作者以抗战时代亲身经历者的身份,回眸历史,瞻望时代,呼吁中国当今年轻一代,必须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建设祖国;珍爱和平,才有幸福生活。
《滚滚珠江》一书,有亲见、亲闻、亲历的“三亲”史料魅力,也有文学作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挥洒和豪情,所以塑造出一幅气势磅礴、振奋人心的时代画卷。该书写作夹叙夹议、用语通俗、史料详尽、描写细腻、富有地方特色和艺术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欲罢不能。旅美著名学者、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赵宗鹰先生在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中,称赞“《滚滚珠江》堪称是生活感情、责任挚情和文学才情的三情结晶”。
阅读《滚滚珠江》,会给读者怎样的启迪和收获呢?我认为该书的写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富有地方特色,是教育后人的乡土教材
今天回过头看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年轻一代可能知道《红高粱》、《百团大战》、《平原游击队》、《烈火金刚》等影视作品,但是有多少年轻人知道和关注到:我们江门五邑的抗战史也是波澜壮阔故事多多的呢?!《滚滚珠江》就是一本讲述我们身边的抗战史,里面一个个的鲜活人物熟悉、生动,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的爷爷奶奶,重温我们江门五邑七十年前的那场血泪抗战,尽管亲历者越来越少,尽管历史沉重令人肝肠寸断不堪回首,但是耳边依然有个声音在提醒我们:牢记历史,牢记国耻,不要让历史再次重演!所以看《滚滚珠江》,不只是看历史小说这么简单,还是一种很及时精神的洗礼和历史的重温。阅读意义可谓大矣!
钟永安教授1990年退休后移居美国,与女儿外孙团聚。他在美国居住十年时间只干了一件事情:他伏案十年一边研究乡土抗战文献资料一边写作自己的自传体纪实小说。至2002年,历经12年的默默耕耘,他终于写成鸿篇巨制《滚滚珠江》。为什么写一本书耗费了十年时间?其中最主要原因是钟教授把这本书的创作看作是侨乡抗战史的真实反映。写家乡的抗战历史,钟教授树立一个原则,写真历史,不要虚构,写真实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抗日无名英雄,不要那些虚构、加工、堆积、美化和塑造。
钟教授花了很大精力在事件材料收集和考证上:1937年——1945年江门五邑怎样走过抗战八年?期间,发生了那些著名的抗战事件?有那些值得纪念的无名英雄?在抗战烽火中侨乡青年怎样艰苦求学立志成才?为了找到这些真实原始资料。农业专家钟教授变成了地方文史专家,他阅读和摘录了数百万字的地方文史资料,梳理出大事记,对家乡抗战史烂熟于心才下笔写书。严谨的写作带来累累硕果。
所以,阅读《滚滚珠江》,仿佛是阅读一幅具有浓郁侨乡风情的历史画卷,书中说的是家乡人,写的是家乡事,一书一页满载离愁,一字一句诉说乡情,令江门五邑乡亲读来心驰神往倍感亲切。
二是富有传奇色彩,很多“解密”情节填补史料空白
该书作者出身华侨世家,抗战中由于父辈交游的关系,与不少老一辈乡绅、乡贤、侨胞、侨领有密切交往,例如江门工商业界前辈文植虞、澳门爱国绅士何贤等。所以作者很多亲身经历的抗战故事均为亲身经历,情节生动感人肺腑,而且是首次披露,鲜为人知,堪称填补侨乡抗战史研究的空白。
例如,书中介绍的旅加拿大侨领、新会古井人林时青先生,抗战前他在加拿大组建华侨音乐社,为祖国抗战事业义演募捐,由于成绩显著获得国民政府的表彰和嘉奖;林时青回乡探亲期间,眼见日寇凶残,同胞受难,他毅然留在家乡参加新会民众游击队打击日本鬼子,“没有国家就没有小家”——是林时青的口头禅。勇敢的游击队员林时青后来还荣立二等战功。林时青是千千万万爱国华侨的典型和缩影,其人其事令人感动不已。
又比如新会古井在抗战期间,被日寇占领,成为沦陷区。作者的家也在古井,但是誓死不当亡国奴,不愿坐以待毙,鼓起勇气跟随游击队坐船偷越银洲湖的日军湖面封锁线,投奔对岸那边国统区的自由天地。难得的是,这些情节是作者少年时代亲身经历,逃亡和穿越日军封锁线期间的紧张、惊险、九死一生,虽历经七十年依旧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类似这样的生动、真实的抗战故事,《滚滚珠江》一书比比皆是,相信读者看了增长见识,历史学家看了如获至宝。
文字何以感人?皆因笔端常带感情。作者钟永安教授书写的这些抗战故事有血有肉,也是难得的抗战研究史料,令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深受感染深受教益。
三是富有励志作用,是当代年轻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滚滚珠江》一书的作者不幸,少年遭遇中国八年抗战,担惊受怕颠沛流离;作者又是幸运的,他后来逃难到澳门,考入著名的广东培正中学,有了一个安心读书的环境,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以后潜心学术著书立说,成为我国著名农业专家,又因为钟永安与妻子李敏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生活自愿扎根草原搞科研,被周恩来总理赞誉是新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的“当代昭君。”
正是因为有了抗战、逃难、死亡威胁、饥荒、生离死别等种种苦难,他们这一代在抗战烽火中成长和历练起来的青年人很早就有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为什么而读书,他们的回答是:为民族之崛起国家之富强而读书。
钟教授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候说:“抗战中许多人饭也吃不饱,生命朝不保夕,所以我们对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很珍惜,希望早点长大学到真本领,为祖国富强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事实也的确如此,以钟永安所在的培正中学抗战时期的班级为例,当年那些在抗日烽火中艰苦求学的华侨子弟,后来大多数奋发刻苦学有所成,后来不少人成为卓有成就的专家、教授,奉献社会造福同胞。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育界的奇迹。
说是奇迹,其实也不是奇迹,个中因果关系,脉络清晰可循。有个问题很多人想发问:抗战中受苦受难的一代,为什么同时又是创造辉煌名家辈出的一代?钟永安教授回眸自己的成长历程,有以下的感慨: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这种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历史现象:“因为抗战一代的年轻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领悟到国家富强匹夫有责;学不到本领,国民素质不提高,民族积贫积弱,国家就要受欺负;中国人只有自立自强,学到真本领,令祖国强大起来,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那一代经历过抗战烽火洗礼的青年人憋着这样一种洗雪耻辱的爱国情怀,大家才会珍惜求学机会学有所成。”钟教授感慨地说,中国的八年抗战,令那一代的年轻人刻骨铭心毕生难忘,直到今天,爱国强国还是这班“抗战学子”每次聚会永恒的话题,那种浓重的家国情怀在他们身上深深扎根历久常新,令人肃然起敬。
也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情怀,年过八旬的钟教授希望如今的年轻人要深刻追寻、领悟和了解当年侨乡父老乡亲、华侨先辈爱国爱家、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继承和发扬侨乡抗战保卫家乡的优良传统,令我们的国家社会更加兴旺发达走向富强民主;只有这样,那些抗战中为国家独立民族存亡献出生命的仁人志士才感安慰含笑九泉,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希望。
钟永安教授,令人难忘的“抗战那一代”见证者;《滚滚珠江》,令人沉思令人缅怀催人奋进的“侨乡抗战故事”。
(注:本文作者是广东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