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一刻」古巴第五代华裔广东江门寻根记

总编室 评论1,389字数 1423阅读4分44秒阅读模式

香港卫视数字台讯:10月7日至8日,华南理工大学中外学者江门侨乡田野考察组一行4人来到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市,在当地侨文化学者的陪同下,深入考察调研江门五邑侨乡形成演变、五邑侨胞在中南美洲的繁衍发展等侨史研究课题。

「感人一刻」古巴第五代华裔广东江门寻根记

图为黄卓才教授(右二)接受华南理工大学中外学者江门侨乡田野考察组专访

华南理工大学中外学者江门侨乡田野考察组成员包括:莎拉·尼姆富尔(Sarah Nimführ)女士,奥地利林茨艺术大学文化人类学家、博士后、研究员(University of Arts Linz);雷塞尔·特赫达·马丁内斯先生(Raisel Tejeda Martínez),古巴尤文图德岛大学研究员(Universidad de la Isla de la Juventud);苏娉女士,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林月坚女士,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

10月7日,在江门市。华南理工大学中外学者江门侨乡田野考察组一行先后参观了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市图书馆。考察组成员通过浏览侨乡博物馆、图书馆的馆藏资料、文献、文物,对侨乡江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侨文化有了深刻认识与了解。华南理工大学中外学者江门侨乡田野考察组成员与江门本地侨文化研究者还进行一场精彩的学术沙龙,奥地利林茨艺术大学文化人类学家、博士后、研究员莎拉·尼姆富尔女士做了题为《跨太平洋宗教联系与古巴和华南地区的混合交融》的学术讲座,大量展示了莎拉·尼姆富尔与雷塞尔·特赫达·马丁内斯近年深入古巴华人社区开展田野调查、抢救口述历史的勤奋足迹,令江门本土学者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而身为古巴第五代华裔、第一次回来中国寻根的古巴尤文图德岛大学研究员雷塞尔·特赫达·马丁内斯先生则提出了自己的“寻根梦想”:他为自己的华裔身份感到荣耀,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为自己一直未能找到祖辈在中国的故乡而深感遗憾,他希望未来为自己的家族写一本学术著作,为聪明勤奋刻苦的古巴华人树碑立传。

「感人一刻」古巴第五代华裔广东江门寻根记

图为莎拉·尼姆富尔教授向江门学者做学术研究报告

「感人一刻」古巴第五代华裔广东江门寻根记

交流座谈会后,中外侨文化研究学者的合影

「感人一刻」古巴第五代华裔广东江门寻根记

莎拉·尼姆富尔(中)与雷塞尔·特赫达·马丁内斯(右)参观江门华博馆

「感人一刻」古巴第五代华裔广东江门寻根记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绝美恢弘令外国学者叹为观止

「感人一刻」古巴第五代华裔广东江门寻根记

图为莎拉·尼姆富尔教授为江门华博馆题词留念

「感人一刻」古巴第五代华裔广东江门寻根记

噢,在江门看到古巴的唐人街!古巴第五代华裔激动不已!

10月8日,在台山市。华南理工大学中外学者江门侨乡田野考察组一行采访了台山籍乡亲、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巴侨属黄卓才,参观了台山市银信博物馆以及四九镇侨文化体验馆宝世楼。通过采集侨眷侨属的口述历史以及侨乡建筑的实地考察,华南理工大学中外学者江门侨乡田野考察组一行近距离感受当年拉美华侨对所在国的巨大贡献、对祖国和家乡的无私奉献。座谈会上,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苏娉感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华侨华人始终是坚定的支持者和积极的参与者,他们始终保持着爱国爱乡、情系故土的赤子情怀,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都离不开广大侨胞的支持。以江门五邑侨乡为例,这块传奇的土地曾经孕育了无数敢为人先的华侨华人先驱,他们下南洋、渡重洋,在异国他乡书写传奇;他们心怀家国,以侨资、侨智、侨力回馈桑梓,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创造了无数个“第一”。100多年来,纵观江门五邑籍华侨华人在海内外的卓越贡献,充分展现他们以侨乡为根基,以世界为舞台,书写出无愧时代无愧历史百年传奇的壮丽篇章。

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张东梅/摄影报道)

weinxin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总编室
  • 香港卫视数字台 - 「感人一刻」古巴第五代华裔广东江门寻根记 https://v.hktv.tv/toutiao/2025/10/08/13358.html
  •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