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华-重拾金石之乐

总编室 评论34,931字数 1539阅读5分7秒阅读模式

重拾金石之乐

(新韵)

2023年2月11日

叶建华

华夏文明万古传,金石篆刻耸双颠。

操刀布字觅其道,学步跰跚享雅欢。

叶建华-重拾金石之乐

四五年前,我曾在老家刘国伟老师指导下置办了篆刻所需要工具及物品,且试刻过一阵子,但因当时篆书功力不足,所以难有进步,便闲置了刻刀。

书法与篆刻属中国文字之树上的双枝两果。学书者大都有一个金石之梦。

为了圆此金石之梦,我便从2022年开始,利用因新冠疫情裹足家中的机会在篆书学习上下了一番功夫。我先后临习了李斯、邓石如、吴昌硕、吴让之、王福奄、林乾良、林子序等古今篆书名家代表作及毛公鼎、散氏盘等名帖,使篆书有了一定进步且辅导孙女孙子学习篆书。因此,剩着兔岁大吉,萌生了2023年重拾金石之乐的念头并趁着春光不仅激动且付诸行动。

叶建华-重拾金石之乐

篆刻,是我国一项古老的艺术。中国文字最早记录与篆刻有关,甲骨文就是用利器刻在兽骨和甲壳上的文字。后来将文字刻铸在铜器等金属上,此后石、木、竹、瓷、玉、蜜蜡、琥珀等也成为了印材。软笔(毛笔)显然晚于硬笔。

我国篆刻的历史极为辉煌,在艺术领域获有尊荣。众所周知,唐代产生了“唐诗”,宋代产生了“宋词”,元代产生了“元曲”,而每一样艺术门类在一个朝代只产生一座高峰,唯有“篆刻”这一门类,产生了两座高峰。一座是“秦汉时代”,另一座是“明清时代”。前者是“铜印时代”,后者是“石印时代”,这就是篆刻在历史上荣获“双峰耸立”。

叶建华-重拾金石之乐

源自于人民大众的篆刻一路走来,逐渐进入了狭窄神秘的小众之途。对于广大民众来说,篆刻比书法更为神秘,其实是误导了篆刻。如何让篆刻冲出误区,迈向十字街头,走向人民大众是新征程上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国文化的应有之义。这也是我乐意做篆刻践行者的发心宏愿。

每一门艺术都有其门道,只要勇于探索也就没有神秘可言。咱们十分崇敬的篆刻大师齐白石就出身于木匠,年过半百才从事篆刻艺术。我想,他的盖世篆刻造诣除了聪慧、勤奋之外,应该还得益于他长期工匠生涯的斧劈钻凿、锯刨锉锤等手上功夫和肌肉记忆。其实木头与石头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并且可以跨界赋能。由此启迪,更多手上功夫好且期待增添新乐趣的朋友包括擅长洗衣做饭、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应当加入篆刻队伍,享受金石之乐、人生之乐。

叶建华-重拾金石之乐

我这两天享受了一把金石之乐。篆刻是一件非常好玩有趣的艺术,通过谋篇布局、摩擦印描、冲切刊刻,修改铃印,让一块块石头赋予生命与灵气。“叶祥才”、“叶建华”和双“福”通过我笨拙的双手与四方印石结缘,将成老爸和我的印章和藏品。我还利用软件将“福”融进衣衫、茶壶、茶杯,通过微信、抖音、美篇分享我的篆刻处女作,为朋友送去幸福,共享美好。

叶建华-重拾金石之乐

古人崇尚印石,认为印石有“六德”(即凝、结、细、腻、温、润)。如果一方好石配以好字,会深受主人钟爱、视为珍品、价值连城。清朝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三岁称帝,离过婚,退位后,经历了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他无论处境如何艰苦,一直帖身携带着田黄三连印章。据说当年溥仪离开故宫时唯一带走的宝物就是田黄三连印章。新中国成立后,他将此宝献给了国家。

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倾财收集金石及逃避战乱转移守护金石的故事十分动人、流芳千古。还有清朝乾隆皇帝爱好印章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叶建华-重拾金石之乐

篆刻是一门艺无止境的艺术,我作为蹒跚学步者,初刻作品十分幼稚,不忌以丑示人。我为兑现了为钟爱书法的老爸篆刻印章的承诺而欣慰。当我的老爸收到我为他老人家篆刻的印章之后,他肯定会认为是世上最好的印章。

对于我来说,练习篆刻与名利无关,主要动机是好玩,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的印章自己刻,今后铃印盖章不求人。

叶建华-重拾金石之乐

学习篆刻十分有趣,其乐无穷。我将会拜师访友,不断提高篆刻水平。并将会陆续闲聊篆刻话题,有意加入篆刻队伍的朋友可持续关注,如某句话对朋友有益便是我的造化。

特吟此诗纪之

weinxin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总编室
  • 香港卫视数字台 - 叶建华-重拾金石之乐 https://v.hktv.tv/wenhua/2023/02/12/1329.html
  •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