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采访郑潮炯亲属

总编室 评论1,761字数 1546阅读5分9秒阅读模式

新青年国际传播中心讯:7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组一行3人前来中国著名侨乡江门市开展专题采访活动,其中关于江门市侨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典型素材采集,《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组采访了抗战时期侨界模范人物、新会籍南洋爱国华侨郑潮炯(已故)侄子郑锦龙先生和侄孙郑维雄先生。

《人民日报》记者采访郑潮炯亲属

图为爱国华侨郑潮炯侄孙郑维雄(白衣)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组由李晓宏(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人华侨部主任)、严瑜(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人华侨部采编一室主编)、林子涵(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人华侨部记者)等3名记者组成。爱国华侨郑潮炯侄子郑锦龙先生、侄孙郑维雄先生在采访现场详细解答了《人民日报》记者记者的提问,并深情回顾了家族记录的关于郑潮炯先生赤胆忠心支持祖国抗战的感人事迹:郑潮炯,广东新会大泽人,自幼随父到马来亚谋生。抗战爆发后,郑潮炯义无反顾地开始了义卖瓜子筹款活动,他虽然没有万贯家财,但他有共赴国难的意志,决心义卖到胜利为止。他肩跨义卖袋,奔走于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每一所华侨学校、商铺和剧院,沿街挨家挨户义卖瓜子,筹得义款全部捐给南洋华侨筹赈总会。更让人惊叹的是,为了筹得更多的义款,郑潮炯将自己刚出生40天的儿子以80元的价格,卖给了马来西亚的一位肇庆籍华侨商人,并把这80元全部捐给了南洋华侨筹赈总会。该义举轰动了南洋的华侨社会,带动了华侨捐款抗日救国热情,激励更多华侨参与支援祖国抗战的行动。

据了解,郑潮炯侄子郑锦龙先生、侄孙郑维雄先生均是侨属,也是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会员,现定居江门市新会区。多年来,郑锦龙、郑维雄父子珍藏着一批关于郑潮炯先生抗战事迹的书信、照片和资料,且身体力行向社会各界宣讲华侨热爱祖国、无私支援抗战的感人事迹。今年7月17日,由江门市侨联指导,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台山市华侨历史文化协会、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同学后代亲友联谊会共同主办的“江门市侨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在蓬江区杜阮镇“江门民革党员之家”隆重举行。五邑侨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抗日英烈亲属、黄埔军校抗战军人后代、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代表、台湾同胞代表、大学生代表等50多人济济一堂,一起缅怀昔日侨界赤子毁家纾难、支持抗战、同仇敌忾、保卫家国的难忘记忆。郑锦龙、郑维雄父子应邀赴会,展示家族收藏的珍贵史料文献,并生动讲述了郑潮炯公而忘私、舍小家为大家、倾尽所有支持祖国抗战事业的感人故事;郑锦龙、郑维雄父子的深情讲述在社会各界引起积极反响。

《人民日报》记者采访郑潮炯亲属

图为爱国华侨郑潮炯侄子郑锦龙(白衣)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近年来,郑锦龙、郑维雄父子还积极支持、协助郑潮炯先生亲属向祖国侨务、文博部门捐献珍贵抗战文物:2016年4月6日,爱国华侨郑潮炯的二儿子、新加坡华人郑社心先生,在郑潮炯侄子郑锦龙、侄孙郑维雄以及新加坡冈州会馆谢永基的陪同下,专程赴北京,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珍贵抗战文物一批;该批捐赠物品主要有:郑潮炯义卖瓜子筹款所用挂袋、郑潮炯筹款所穿衣服、郑潮炯捐款收据、郑潮炯的华侨登记证等相关物品资料。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为此专门举行郑潮炯先生遗物接受捐赠仪式,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先生出席仪式,并向捐赠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黄纪凯馆长表示,在抗日战争时期,郑潮炯先生以自己瘦弱的身躯高高举起抗战到底的大旗,用自己和家人的绵薄之力诉说着共赴国难的赤胆忠心,为人类正义事业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郑社心老先生代表郑潮炯先生的一众后人将这些珍贵的华侨文物捐赠给博物馆,表达了他们愿与祖国人民共同铭记历史的心声,也是对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重托。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定会努力保护这些珍贵文物,把郑潮炯先生及广大华侨华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报道)

weinxin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总编室
  • 香港卫视数字台 - 《人民日报》记者采访郑潮炯亲属 https://v.hktv.tv/guangdong/2025/07/22/11698.html
  •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